当心理学工具与朋辈智慧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心灵火花?2025年5月6日,在A8-723教室的星空主题空间里,23数学中俄班以"乔哈里窗"为镜、"自嘲艺术"为刃、"时光胶囊"为舟,展开了一场直击心灵的自我对话。主持人许嘉琪创新设计的沉浸式心理探索模式,让传统班会完成了一次惊艳的破圈尝试。

乔哈里窗:照见“熟悉的陌生人”
“原来我自以为的缺点,在同学眼里竟是执行力强的表现!”小组成员指着盲点区说:“你总说自己敏感,但你知道吗?你的共情力让大家觉得特别温暖。”在“乔哈里窗探索”环节,学生们通过填写四象限表,重新认识自我认知的盲区。活动现场,一张张A4纸化作“心灵地图”,同伴间的真诚反馈让许多同学惊呼:“我一直以为别人眼中的我是沉默的,没想到大家记得的全是我默默帮忙的瞬间!”
自嘲段子大赛:把焦虑变成“笑料”
“为什么我的闹钟永远叫不醒我?因为连它都觉得:‘算了,让他多睡会儿吧,反正早八课他也听不懂!’”在“自嘲段子创作大赛”中,学生们将拖延症、外貌焦虑等真实困扰编成幽默段子,现场笑声不断。有同学分享:“以前觉得自嘲是逃避,现在才懂,能笑着面对缺点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时光胶囊:写给未来自己的情书
活动尾声,匿名书写的“未来信”被装入星空主题信封,封存于“心灵树洞”信箱。有同学写道:“亲爱的自己,我知道你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你的敏感不是弱点,是你对世界的温柔。” 这些信件在同学间传递,没有名字,只有共鸣。那一刻,同学们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彼此支持的共同体。

在这场没有PPT说教、没有鸡汤灌输的班会中,我们看到了心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当“自我探索”变成一场密室逃脱般的冒险,当“焦虑”被加工成段子抛向空中,成长的沉重外壳悄然碎裂,露出内里温柔而坚韧的光芒。或许正如信封上那句被反复书写的话——“爱自己,从允许不完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