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邀请,安徽工程大学顾洲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言军教授、同济大学李修贤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冬副教授、河北工业大学丁三波教授、中国矿业大学胡梦洁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严沈副教授于2025年8月12日为我校数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讲学。欢迎数学科学学院及全校相关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1.报告题目:记忆型事件触发机制下自主车辆队列跟踪控制
报 告 人:顾洲 教授
报告人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上午8:0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顾洲教授简介:顾洲,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 学术带头人,IEEE PES 智能电网与新技术委员会理事。获202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控制系统分析与综合,智能电网的优化与控制,智能交通的优化与控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0余篇,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IEEE汇刊上发表40余篇,1篇论文获得IEEE Systems Council 颁发的2022年度最佳论文奖;入选2022-2024年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摘要:车辆队列跟踪控制是智能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旨在协调多辆车在近距离、稳定和安全的距离行驶。随着队列大小的增加和通信网络的使用,出现了两个主要挑战。首先,仅依靠位置和速度很难对前方车辆的加速度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这会降低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通过无线网络频繁的数据交换会产生繁重的通信负载,导致拥塞、延迟或数据丢失,从而影响控制性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将前方车辆的加速度纳入预期距离模型中,以提高跟踪精度。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记忆的事件触发机制,该机制使用历史信息并调整触发阈值以优化控制信息交互。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分布式队列跟踪控制器,保证车队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2.报告题目:面向工程应用的高性能飞行器非线性气动参数估计与强鲁棒自适应控制
报 告 人:张言军 教授
报告人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上午9:0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张言军教授简介:张言军,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非标准型不确定系统自适应与智能控制及其高性能飞行器应用研究工作。在IEEE-TAC、Automatica、SICON、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版)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优青项目、JKW创新特区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国家博新计划项目、装发重大应用基础项目子课题、航空科学基金、航空工业沈阳所项目、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项目等20余项,现担任《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航天控制》《飞机设计》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工委、指控学会青工委、指控学会自抗扰专委会等委员。
报告摘要:面向新一代飞行器高精度与高可靠的实际控制需求,针对具有非线性气动参数大范围不确定性的无尾布局飞机,本报告介绍课题组在强非线性不确定气动参数估计与强鲁棒高精度自适应控制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具体而言,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变遗忘因子最小二乘的强非线性气动参数在线估计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大范围参数不确定下的动态逆自适应容错飞行控制律。所提方法能够在弱激励条件下有效实现强非线性不确定气动参数的高精度在线估计与高精度控制性能,且相较于传统自适应方法,瞬态与稳态性能均更加接近理想真值控制效果。
3.报告题目:耦合约束集群博弈的快速策略计算算法
报 告 人:李修贤 教授
报告人单位:同济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上午10:0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李修贤教授简介:李修贤,同济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网络化分布式控制和优化、博弈、及机器人感知决策与控制。发表SCI期刊论文50余篇,获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国际会议IEEE ICCA 2025最佳论文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中国自动化学会(CAA)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CAA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TCCT)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CICC)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CICC C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委会常委,上海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担任国际IEEE CSS会议编委会委员、国际期刊IEEE Open Journal of Control Systems副编委,CAA、CICC和IEEE高级会员。
报告摘要:博弈是集群智能决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经济、政治、工业、军事、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中应用广泛,其中,快速计算Nash均衡是智能博弈决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报告将从Stackelberg聚合博弈、多集群博弈、线性耦合不等式约束博弈三个方面汇报分布式离散算法的设计方法,以及快速的线性收敛性分析,并介绍其在自动驾驶变道、多对多对抗比赛等场景中的应用。
4.报告题目:基于数据的多智能体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报 告 人:刘冬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上午11:0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刘冬副教授简介:刘冬,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辽宁省先进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阳市高级人才。中国自动化学会数据驱动控制、学习与优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控制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数据驱动控制、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工业人工智能、强化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横纵项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联合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项目等。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
报告摘要:随着被控系统复杂性提升,获取精确动力学模型愈发困难。本报告运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实现多智能体系统的保性能控制、事件触发控制、强化学习等控制任务。考虑通讯网络的不确定性、资源限制及网络攻击的影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理论,融合多种智能控制方法,针对性能约束下的多智能体系统,考虑预设性能控制,通过构造预设性能函数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和瞬态性能。随后,考虑多智能体在系统故障和网络攻击下的容侵与容错安全协同控制问题,进而拓展至编队控制以及包含控制问题。最后,总结研究团队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
5.报告题目:复杂网络的事件触间歇发同步控制
报 告 人:丁三波 教授
报告人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下午15:3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丁三波教授简介:丁三波,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复杂系统分析理论及应用、无人系统路径规划与智能编队控制、云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高水平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Automatica和IEEE系列汇刊论文近30篇。
报告摘要:复杂网络兼具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与拓扑结构,其同步现象可刻画风力发电集群、通信网络、生物群体及机器人编队等多种实际系统。在这些场景中,普遍存在间歇运行现象。例如,风机仅在风速达阈值时才并网发电,风速过低则停机待命。报告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的间歇式同步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域分割技术,依据李雅普诺夫泛函所处区域实时划分“控制期”与“间歇期”;结合周期事件触发机制,构建双层事件触发框架,从而显著降低同步控制所需的能耗与通信开销。
6.报告题目:随机网络化系统的分析与安全控制
报 告 人:胡梦洁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下午15:3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胡梦洁副教授简介:胡梦洁,中国矿业大学信控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2019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至2021年于韩国Yeungnam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化控制,非线性系统分析,网络安全控制等。以第一作者在 IEEE TCYB, IEEE TSMC等控制领域高水平权威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国际SCI期刊ISA Transactions/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杰出审稿人。
报告摘要: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普及,随机网络化系统在智能电网、无人集群等领域广泛应用,其面临的安全威胁与随机扰动日益复杂。本报告针对T-S模糊半马尔可夫切换系统,建立多种新颖的动态事件触发机制,并同时考虑了欺骗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等实际网络环境。通过建立模态相关的随机Lyapunov函数,获得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为网络环境下随机网络化系统的安全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7.报告题目:信息物理系统的事件触发控制研究
报 告 人:严沈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时 间:2025年8月12日(周二)下午15:30
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严沈副教授简介:严沈,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2017-2018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访问交流,2022年2月-8月,赴韩国岭南大学访问交流。研究方向为信息物理系统的建模与控制及其在智能电网、新能源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主持纵向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站前特别资助项目,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已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4件,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IEEE TAC、IEEE TSG、 IEEE TCYB、 IEEE TFS、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一篇论文获IEEE Systems Journal期刊2022年度最佳论文奖。获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目前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Complex Engineering Systems期刊青年编委、IEEE TFS、IEEE TCYB、IEEE TSMCA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报告摘要:此次报告以信息物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已有事件触发机制对测量信号的随机波动较为敏感,容易造成高频冗余触发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数据的自适应记忆型事件触发新机制,避免测量信号随机波动导致的误触发,为优化通信网络传输性能与系统控制性能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引入加权函数区分不同历史数据的重要性,并设计触发阈值可动态调节的自适应加权记忆型事件触发机制,并通过基于T-S模糊模型的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风力机系统控制问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届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