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数学科学学院邀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吴平副教授将于2024年11月15日为我校师生讲学。欢迎全校相关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报告题目:遗传克隆多样性在癌症进化和生长模式中的作用
报告人:吴平 副教授
报告人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时 间:2024年11月15日(周五)10:00
报告地点:数学科学学院7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
吴平副教授简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科研方向为头颈鳞癌进化动力学研究、肿瘤异质性及算法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临床方向为头颈肿瘤(喉癌、口咽癌、下咽癌、甲状腺肿瘤等)的外科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南省卫健委基金1项。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2本。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报告摘要:癌症的进展受到遗传变异和克隆多样性驱动,表现出显著的肿瘤内异质性(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ITH),这一特征使癌症更具适应性和侵袭性。基因组不稳定性导致的多种基因突变和拷贝数变异通过克隆选择和扩增影响了癌症的演变轨迹,而这些克隆的多样性决定了癌细胞在适应压力下的进化策略。通过利用高通量DNA测序数据,我们可以深入解析这些克隆的分布、动态和时空进化路径,为癌症异质性背后的遗传基础提供新的见解。数学模型在量化和追踪癌症进化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模拟克隆之间的竞争、迁移和适应性突变,我们能够估计肿瘤内克隆频率的变化和空间分布模式。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随机过程模型(如分支过程和马尔科夫链)、生态进化模型和贝叶斯推断等,这些模型帮助解读克隆扩展和克隆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在纵向数据(不同时间点样本)和空间数据(不同部位样本)下应用此类模型,可以追踪癌症的演进路径、预测进化方向并评估治疗干预效果。通过结合DNA测序数据和数学建模,可以量化克隆多样性在癌症进化中的作用,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癌症的异质性、提高癌症治疗的精准性并预测其耐药性演变。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届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