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密码与网络安全研究院邀请,首都师范大学的费少明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张林教授、浙江科技学院的陶元红教授将于2023年7月23日为我校师生讲学。报告地点为:A8楼7楼学术报告厅;同步腾讯会议开展,腾讯会议号:938-515-684,密码:240578。主办单位为: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数学科学学院。欢迎全校相关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参加!
报告1: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介绍
报告人:费少明教授
报告人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时 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下午15:00
费少明教授简介:量子信息领域著名学者,研究方向包括: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数学物理。费老师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1993年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4年1月作为德国洪保基金访问学者,到德国波鸿大学数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到德国波恩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2001年起任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NPJ Quantum Informati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60余篇,历任 《Scientific Reports》、《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Entropy》等多个期刊编委。
报告摘要: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密码领域,量子计算为基于数学困难问题的密码算法,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在数学信息领域,量子信息为完善信息论提供了新的思想。本报告将介绍量子信息处理、量子计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近期进展及相关数学方法。
报告2:Visualization of all two-qubit states via partial-transpose moments
报告人:张林教授
报告人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时 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下午16:00
张林教授简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2012年6月获得浙江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学位;2019年-2020年访问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应用数学研究所(莱比锡分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2项(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发表SCI论文47篇。
报告摘要:基于可测量量有效地检测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最近,有人提出了称为部分转置矩的可测量量来检测和表征纠缠。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团队最近的科研成果,即:确定了由第二和第三PT矩组成的二维(2D)区域,对应于两个量子位纠缠态,并描述了所有两个量子位态的整个区域;通过进一步涉及第四PT矩(两个量子位状态的最后一个PT矩)来可视化对应于所有两个量子位状态的3D区域,这个三维区域的特征最终可以通过优化一些多项式来实现;确定了分割表面,该分割表面将整个3D区域的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纠缠态和可分离态。由于PT矩的可测性,可以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可操作的检测两量子位纠缠的准则。
报告3:无偏基与量子相干
报告人:陶元红教授
报告人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时 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下午17:00
陶元红教授简介: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数学专业,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后出站。曾公派访学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和德国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目前主要研究量子关联与量子相干、无偏纠缠基的构造、量子隐形传态、量子机器学习以及与量子计算相关的内容。已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为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Journal of Physics A: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等多家SCI期刊审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报告摘要:无偏基是量子信息中的一种有效工具,是量子态重构任务中的最优测量。量子相干性是表征物理系统波动性的重要物理资源。本报告将首先介绍无偏基的构造,然后给出无偏基下几种常见量子相干度量的互补关系和不确定性关系。作为互补关系的一个应用,进一步给出用最小平方测量判别一组纯态的最小误差概率的一个更严格的上界。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届时参加!